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党组成员、政务服务局局长 鲍建中
全区政务公开工作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党组成员、政务服务局局长 鲍建中
推行政务公开,是政府服务人民、依靠人民,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制度安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制度安排把政务公开贯穿政务运行全过程,权力运行到哪里,公开和监督就延伸到哪里,以公开促落实、促规范、促服务。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不断完善政务公开制度规范,持续推进政务公开平台建设,切实提高政策解读和回应关切能力水平,政府工作的公开度、透明度显著提升,政务公开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政务公开实效不断提升
一是主动公开信息数量明显增加。全区各级行政机关不断丰富公开内容、持续拓展公开渠道,围绕规章、规范性文件,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财政预决算信息,重点民生领域信息等内容,切实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数量从2016年的106万条,增加至2019年的1100万条。
二是政策解读工作持续推进。自治区先后出台了《行政机关政策性文件解读工作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政策解读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对加强和改进政策解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按照“谁起草、谁解读”的原则,围绕政策措施的出台背景和依据、目标任务、主要内容、涉及范围、执行标准以及惠民利民举措、新旧政策差异等方面,持续推进政策解读工作向纵深发展。2016年至2019年全区各级行政机关共发布政策解读稿件18630篇。
三是积极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今年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自治区政府第一时间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出权威声音,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截至目前,自治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共召开新闻发布会68次,自治区及盟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机构日均答复咨询1230余次。同时,自治区政府门户网站开通《疫情防控专题》和《复工复产政策专题》,分别开设“疫情防控”、“中央部署”、“最新政策”、“推荐服务”、“复工复产服务平台”等多个主题,为企业群众提供公开办事、信息查询一站式服务,精准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截至目前,共汇总公布疫情防控相关信息近3000条,复工复产政策300多条,发布有关政策图解、音视频解读30余条,汇集自治区本级及12个盟市热门服务事项6522个。
(二)政务公开功能不断拓展
一是以政务公开助推简政放权。2019年自治区政府对本级权力事项进行压减(由3278项压减到947项,压减71%,取消下放行政权力事项1364项),于12月公布自治区本级权责清单。同时,各地区根据自治区取消下放行政权力的情况,对本级权责清单进行了动态调整,并陆续更新内容向社会公开。通过及时公开权责清单,固化简政放权成果,将权力置于阳光之下,有效推动了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二是以政务公开助推事中事后监管。政务公开作为新型监管手段得到广泛运用,各级政府向市场主体全面公开政府制定的市场管理规则、流程和执法标准,适时予以更新,并提供检索、下载等延伸服务。探索形成“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企业信息公示”等一批好经验好做法。2019年,全区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双随机”抽查1301批次,抽查结果全部予以公开,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了全区211万户各类市场主体的基本信息。
三是以政务公开助推政务服务。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使政务服务更加公开透明、规范高效,通过信息后台对比等措施减轻群众提交各类证明的负担。推动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全要素公开,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明白、更方便。截至目前,自治区政务服务网已累计公开48864个政务服务事项的办理依据、办理条件、办理流程及办理时限。“要办事、先上网”正在成为企业群众的“办事习惯”。同时,利用“蒙速办”APP提供社保、医保等查询服务,及时公开办事指南,实现更多政务服务向“掌上办”“指尖办”转变。“蒙速办”上线以来,累计访问量已突破2400万次。
(三)政务公开制度不断完善
一是调整完善配套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是我国政务公开制度体系的基石,也是行政机关依法公开政府信息的准绳。《条例》在实施11年后,于2019年首次修订完善,法定主动公开内容更加优化,依申请公开程序更加完备,行政机关责任约束更加刚性。为确保自治区各项政策措施与《条例》有效衔接,去年自治区废止了《自治区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办法》,印发了《关于调整完善新条例相关配套措施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贯彻落实《条例》的相关要求。
二是健全完善相关政策。2020年,经自治区政府同意,出台了《自治区2020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自治区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围绕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基层政务公开、政策解读、回应关切、政府网站建设等提出了具体要求,为推动政务公开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四)平台建设管理不断加强
一是规范“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建设。聚焦法定主动公开内容,以专门性内容的发布和管理,展现政府信息公开平台的独特价值。目前,自治区、盟市政府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均按照国家要求进行了改版,对栏目检索、下载功能进行了优化升级。自治区政府门户网站上公开的政策性文件已经实现了“一键下载”。“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已经成为社会公众高效便捷获取政府信息的主要渠道。
二是做好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常态化监管。坚持问题导向,健全完善“每日抽查,每月复查,每季度通报”的常态化监管机制,全面梳理检查网站和新媒体内容保障情况,逐项分列问题清单,跟踪指导督办整改,逐步形成以查促改、以查促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2020年上半年,共抽查全区各类政府网站899个,政务新媒体539个,对7个不合格政府网站和4个政府系统政务新媒体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进行了问责,责令6个不符合运营要求的政务新媒体办理注销手续。通过常态化抽查,推动全区政府网站和政府系统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不断提升政府网上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是强化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打造政务公开第一平台。以建设“更加全面的信息公开平台、更加权威的政策发布解读和舆论引导平台、更加及时的回应关切和便民服务平台”为重点,推进政府门户网站优化升级,进一步完善现有系统模块和栏目设置,依托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实现政府网站互联互通、融合发展。同时,借助政务新媒体信息平台受众广、传播快的优势,推动政务公开“一站式”服务。全力打造以政府门户网站为基础,政务新媒体为载体的政务公开第一平台。
二、下一步重点工作
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重点任务,全面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为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一是继续提高信息公开水平。围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继续做好规章、规范性文件等重要政务信息的公开工作;及时通过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集中展示国家和自治区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推动复工复产等政策措施及工作进展情况;继续以新闻发布会、政策例行吹风会、在线访谈等方式,对重要政策措施进行深入解读,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市场信心。
二是持续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建立自治区政务公开标准体系,制定政务公开地方标准规范,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手段,进一步解决政务公开实践中存在的基础性、普遍性问题。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督促指导基层政府编制完成《基层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以目录为指引,切实提升基层政府政务公开的能力和水平,打通政务公开“最后一公里”。
三是着力打造政务公开平台。推动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构建整体联动、优化融合、管理规范、高效惠民的“政务公开平台”,加强对政府系统政务新媒体的管理监督,推动规范运营。加强政府网站和政府系统政务新媒体的衔接,坚持数据同源、信息同步,形成政务公开的平台矩阵,不断加强信息化手段在政务公开工作中的运用,以政务信息管理的现代化,促进政务公开工作的现代化,助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总之,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全面提升政务公开质量和实效,让公开成为自觉、让透明成为常态,全力推进我区政务公开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促进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
全区政务公开工作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中国青年报》记者
《中国青年报》记者:“信用内蒙古”网站上线以来,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下一步工作打算是什么?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高世勤
高世勤:“信用内蒙古”网站是“信用中国”网站在我区的省级节点,是自治区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对社会公众的服务窗口。目前,自治区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已经建设成为全区信用信息汇集中心、交换共享中心和信用大数据应用中心,形成了“上联国家、下联盟市、横联部门”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应用“总枢纽”。
“信用内蒙古”网站上线以来,发挥了三个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是通过建立全区自然人和法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实现了对全区所有社会主体信用信息的“一站式”查询和应用。截止今年6月底,网站共归集了全区466万市场主体、3.1万机关事业单位、2.4万社会组织、2008万自然人的信用信息,共计2.1亿条,为我区信用监管和信用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通过建立全区信用“红黑名单”,有效震慑和打击了失信行为。目前自治区信用平台共归集全区“红名单”信息7729条,“黑名单”信息9.7万条,并且实现了动态更新。作为全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牵头部门,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十分重视信用“红黑名单”的应用,2017年将自治区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与社会信用信息平台进行了对接。截至今年5月,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累计调取了28969个行政相对人的信用记录,其中,被相关部门实施过行政处罚的行政相对人有2052个,被纳入全国联合惩戒“黑名单”的行政相对人有197个。我们根据国家联合奖惩备忘录采取了不同的限制措施,有效降低了决策风险,彰显了信用监管的价值,为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有效提升社会治理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是通过公示自治区诚信企业,以典型示范引领行业信用建设,打造优良的地区营商环境。目前“信用内蒙古”网站已经公示了自治区诚信企业997家,这些诚信企业在融资、招投标和业务拓展等方面均得到了社会各界和相关机构提供的优惠便捷服务。今年疫情以来,诚信企业通过“蒙享贷”融资服务平台实现融资约22亿元。
下一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将持续推进信用信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建立跨部门、跨地域、跨领域信息共享、信用评价、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进一步发挥信用的市场监管效能,通过各种方式为各部门开展信用监管和社会治理提供优质服务,让信用监管贯穿公共资源和要素配置的全过程。同时,大力提升信用的社会服务功能,推动“蒙享+”系列信用应用,为诚信企业和个人在贷款、旅游、创业、家政服务等领域提供丰富、便捷、优惠的产品和服务,让信用成为惠民便企的“金钥匙”,让生活因信用更美好!
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
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目前我区所有固定资产项目立项都在投资在线审批平台办理,业务量很大,请问这个平台在推进政务公开方面,特别是信息公开公示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高世勤:感谢你的提问,自治区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是全区非涉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一申报、审批平台,自2015年11月建成以来,以“贴心服务、暖心服务、高效服务、联动服务”为宗旨,推进全区投资项目办理实现“统一规范、并联运行、一项一码、信息共享、过程透明、全程监督”。截至目前,在线平台共受理六万多个项目(61710个),总投资达七万多亿(71871.69亿元)。
在信息公开方面,按照政务公开相关要求,我委主要从三个方面做到项目审批过程公开透明:
一是全流程公开。以优化服务、满足项目单位需求为中心,在线平台统一规范和公开了各部门审批事项、审批流程、要件清单、办事指南等相关信息,实现了审批部门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在项目申报前期,在线平台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自动分类、筛选出办理事项及部门并“一次性告知”项目单位所需材料及审批部门;审批过程中,各级联审部门和项目单位可随时查看项目的审批进度及审批人员,整个过程透明可控;批复完成后,要求各审批部门实行“批后公示”,全区所有项目批文均通过网上进行公示,实现批复结果全公开。同时,我们根据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调整,及时动态调整更新审批事项目录和办事指南,持续优化在线平台各项功能。
二是多角度公开。我们通过在线平台设置“申报情况统计展示”模块,可以清楚地了解各地审批基本情况、分行业审批情况;通过“信息公开”模块,公布投资项目批前公示、批后公开和撤销公示;通过“重要公告”模块,公布全区2000多名审批人员联系方式,方便及时沟通。同时,依托在线平台建成民间资本推介系统和PPP项目信息监测服务平台,对社会和民间资本累计公开公示PPP项目204个,总投资1350.57亿元,推荐项目178个,总投资8631.05亿元。
三是多渠道公开。以在线平台为基础,多渠道公开项目信息。首先通过网站公开。通过在线平台首页、自治区发改委门户网站、自治区电子政务服务网公开公示项目信息。截至目前已经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六万余条。同时开通客户端查询。项目单位可通过微信公众号查询项目申报、公示等信息。在发改委二楼大厅设置自主查询机、打印机,方便群众对项目审批工作监督,保障在线平台运行的公开透明化。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呼和浩特市在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过程中有哪些具体思路和举措?
呼和浩特市委常委、副市长 王浩雷
王浩雷: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始终本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把政务公开作为净化基层政治生态、推进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抓手,围绕权力运行全流程、政务服务全过程,进一步规范政务公开工作。一是坚持应公开尽公开。围绕群众关心的就业创业、脱贫攻坚等重点领域,形成公开清单230项并全部进行公开。2019年全市公开政府规章5部、规范性文件97件,行政许可信息220多万条,行政处罚信息205万条。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政策运用视频、图解等方式加大解读宣传力度。二是多渠道推进政务公开。编制了《政务公开工作规范》及相关工作制度,对推动全市政务公开工作做出顶层制度安排;打造以政府门户网站为主要公开平台,政务微信、微博和政府公报等媒介相辅相成的政府信息公开矩阵;建立完善重要政策新闻发布制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加强对社会舆论的正面引导。三是全流程推进试点工作。新城区作为全国100个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地区之一,呼市、新城区两级政府紧紧抓住试点工作这一重要机遇,注重重点突破,强化标准引领,适应基层特点,把群众办事方不方便、满不满意等作为行动指南,在试点过程中提炼出一套具有示范性的经验做法。例如在公共服务与民生方面,新城区率先在全国编制《最低生活保障行政执法规范文书》,助力救助政策落实,荣获全国十佳创新奖;率先在全国完成城乡低保一级审批改革任务,审批时限由44个工作日缩短为30个,重点解决了困难群众等待期过长不能及时救助的突出问题;率先在自治区实现了城乡低保网上审批、城乡低保救助标准一体化发放,启用手机APP人脸识别系统,实现服务对象远程签到;设立掌上移动办公平台、微信自助平台、智能申报一体机,将救助申报关口前移,为困难群众提供一站式政策宣传指导、自助预测、进度查询等服务功能,打通社会救助“最后一公里”,实现对各类人群不同需求的无缝对接。尤其是在今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网上办、掌上办”优势更加凸显。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对于坚持和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联系,加强基层行政权力监督制约,提升基层政府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国家、自治区把未来几年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作为一项重点任务的目标已经十分明确。下一步,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和自治区《实施意见》。一是要实事求是推进基层政务公开。今年9月底前,呼和浩特市及各旗县区人民政府要结合国家各部委对公共服务与民生等26个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指引,建立健全标准体系。结合新城区试点工作经验,指导和支持农村社区建立完善公开事项清单,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向农村和社区延伸。二是要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2020年底前,以 “一网通办”为基础,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整合政务服务信息系统,进一步增强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业务协同能力,推动政务服务线上线下全面融合。三是要建立健全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全程参与自治区政务公开标准体系建设,并承担其中两项标准规范的编制工作,为推进政务公开向基层延伸总结新的经验做法,确保基层政务公开的含金量更高、成色更足、效果更好。
凤凰网记者
凤凰网记者: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预决算反映国家的战略、规划、政策,以及政府的职责、活动范围、方向。预决算公开是政务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之一。请问,自治区在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方面进展如何?
自治区财政厅二级巡视员王凤岐
王凤岐:为打造“阳光财政”,近年来自治区财政厅积极采取措施推进预决算公开,预决算公开齐抓共管的格局初步建立,各级政府和部门公开意识逐年增强,工作力度不断加大,预决算公开实现跨越性突破。
(一)预决算公开机制制度更加完善。以预算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统领,修订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预决算公开工作的实施方案》《地方预决算公开规程》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建立了涵盖政府预算、部门预算和转移支付预算多层次、多方位的预决算公开法制模式,形成了在各级政府领导下,财政部门组织推动预决算公开工作并负责公开本级政府预决算、各部门负责向社会公开本部门预决算的工作格局。在自治区财政厅门户网站设立了自治区统一的预决算公开平台,集中公开政府和部门预决算信息,自治区、盟市、旗县财政共建共享,方便广大公众查询、监督。
(二)预决算公开完整性进一步提高。一是不留死角,将政府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建立健全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在内的政府预算体系,兜全政府“家底”。二是将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部报送同级人大审批并向社会公开,亮出政府的全部“家底”,公开不留余地。
(三)预决算公开内容更加细化。在公开预算收入总额的同时,公开各级预算收入的构成,讲清楚政府的收入是怎么来的。在公开预算支出总额的同时,一般公共预算在按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节能环保等功能分类科目公开后,再细化到类下的款、款下的项两个层次,基本支出进一步细化到工资、津补贴、办公费、差旅费等经济分类科目,说明政府的钱做了什么,最终是怎样花的。
(四)积极回应社会关注。对社会普遍关注的自治区对下转移支付、地方政府债务等重要信息,进一步加大公开力度,将专项转移支付按项目公开、分地区公开。及时回应社会对转移支付、政府投资和财政风险的关注。加强政策解读,对预算管理、税费政策、财政体制等重点文件同步发布政策解读,增强财税政策透明度,合理引导社会预期。
经过多年努力,我区预决算公开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去年财政部组织开展2018年度地方预决算公开情况专项检查后,发布的地方预决算公开度排行榜上,我区名列全国第三。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财政部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推进政务公开的决策部署,坚持以公开促改革,持续推动预决算公开工作。一是提高标准,推动地方预决算从“形式公开”向“注重实效”转变。二是压实责任,推动地方预决算从“要我公开”向“我要公开”转变。三是持续发力,推动地方预决算从“找得着”向“看得懂、能监督”转变,努力使公开的预决算符合人民群众和社会期待。
《内蒙古法制报》记者
《内蒙古法制报》记者:为什么要在市场监管领域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请介绍一下目前自治区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情况。
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信用监管局局长 罗润虎
罗润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市场监管理念和方式的重大创新,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举措,是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力保障,是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有效方式。2015年7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国办发〔2015〕58号),明确要建立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的“双随机”抽查机制。2018年在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2019年1月27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意见》,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从单个部门的内部应用拓展到了部门之间的联合应用。通过科学确定抽查事项和发起参与部门,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最大程度地减少对企业经营的干扰,体现了监管理念和方式的整体创新。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作为新型市场监管模式的基本手段。 一从监管方式上看,与传统的市场巡查相比,“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了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有效解决了随意执法、任性执法等问题,压缩权力寻租空间,有利于营造宽松、公平的市场环境。 二从检查频次上看,对信用状况较好、风险较低的市场主体,可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对风险高、信用差、投诉举报多的要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提高监管的精准性。三从抽查结果应用上看,“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结果记于企业名下,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公示系统(内蒙古)向社会公示,实现了抽查检查结果部门间互认共享和联合惩戒,实现了“一处违法、处处受限”。四从监管效能上看,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就如同在市场主体头上悬着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以小概率抽查,实现了大范围震慑。
为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原自治区工商局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建设了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政府部门统一应用的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内蒙古)协同监管平台,于2017年1月正式上线运行,平台具备了部署开展“双随机”抽查基本功能,经过近几年持续不断地对协同监管平台进行更新维护,为全区各级政府部门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化平台支撑,实现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一网操作。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意见》,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在2019年报请自治区政府制定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施办法》,明确了各部门职责任务和部门联合双随机基础准备、抽查流程、监管执法衔接等环节,为自治区各级市场监管领域相关部门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提供制度遵循。
按照自治区政府的部署安排,为全面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了自治区本级市场监管领域相关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协调会,并举办了操作实务培训班,督促自治区本级市场监管领域相关部门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
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根据机构改革后内部各业务条线的实际情况,依据总局抽查事项清单(第一版),制定并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随机抽查事项清单》(第一版)和《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细则(暂行)》,对双随机抽查检查的职责分工、抽取实施、检查程序、抽查结果处理、抽查结果运用、责任追究等做了明确规定,为全区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提供了工作依据。2019年机构改革以来,自治区市场监管部门积极整合各业务条线,加大对“衣食住行”等民生领域的抽查力度,确保“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2019年至今,全区各级市场监管领域相关部门制定部门内部“双随机”抽查任务5618批次,其中市场监管部门制定2102批次;制定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任务492批次,其中市场监管部门制定251批次,共归集公示了637452条随机抽查检查结果信息。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协同监管平台功能,继续发挥牵头部门作用,一是积极协调制定出台自治区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抽查事项清单,全面推进全区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实现全区市场监管领域相关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市场监管领域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二是将企业信用风险分类与双随机抽查相结合,加大对群众关心的民生领域的抽查力度,提高监管的精准性和靶向性,实现监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逐步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政策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