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各部门、各直属国有公司、各派驻单位:
《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贯彻落实<呼和浩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纲要>的重点任务及分工方案》已经新区2021年第23次管委会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管理委员会
2021年10月29日
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贯彻落实《呼和浩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纲要》的重点任务及分工方案
为推进《呼和浩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纲要》(呼党发〔2021〕15号)落地落实,结合呼和浩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回访调研报告反映问题整改方案》(呼党办发电〔2021〕17号)要求及新区实际,制定新区未来十五年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及分工方案。
一、坚持保护之重,全面落实生态修复重点任务
(一)优化生态空间格局。加强区域性“山、水、林、田、湖、草”等重要生态要素保护,构筑新区生态安全格局。云谷片区构建“一环、一廊、多节点”的绿地系统结构,“一环”即云环带状公园;“一廊”即丹岱沟生态公园,支撑云谷片区形成绿中缀城、城景相融空间格局;“多节点”即结合城市中心地区、居住及产业单元综合服务中心地区,依托单元组团内的中心公园或广场用地,为市民提供日常生活休憩的公共开放空间。空港片区重点保护宝贝河沿线的生态本地,依托宝贝河廊道和沿线的绿地林网,打造生态环境最为优质,机场片区最重要的生态休闲功能区,构建“活力共享绿轴”。严格落实“三区三线”硬约束,划定并严守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控制线,严格按照南翼循环经济发展、中部绿色生态宜居、北部生态协调发展的生态功能分区推进开发建设。
责任领导:南男
责任单位:规划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局新区分局、市生态环境局新区分局、基建公司
(二)强化河湖生态保护修复。全面落实河湖长制,配合属地政府推进什拉乌素河、宝贝河等区域主干河流水环境的联防联治。以改善主干河流水质为核心,加快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管网和污泥处置等设施建设,加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垃圾渗滤液处理,强化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管理力度。全力保障饮用水水环境安全,协同推进区域内河流防洪排涝整治和水体污染防治。
责任领导:南男
责任单位:规划建设局、公共事业服务局(应急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新区分局、集聚区管委会、基建公司、建管公司
(三)大力实施林草保护和生态修复。大规模开展国土空间绿化行动,全面加强云谷片区生态系统保护,筑牢生态之城绿色本底。加强绿色生态廊道建设,推进什拉乌素河、宝贝河流域河道新区段的改造和景观带工程建设,推进沟壑综合治理。加大绿地系统建设力度,推进丹岱沟绿廊、云栖公园等公园绿地建设,构建多节点、多廊道、网络化的公园绿地系统。结合海绵城市建设,采用雨水收储净化、中水集中回用等新技术,改善城市生态功能。
责任领导:南男
责任单位:规划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新区分局、基建公司、建管公司
(四)突出抓好水土保持。配合属地政府因地制宜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加强新区现有林地、湿地资源的保护,加强河道、边坡、荒山的保护和生态修复,构建完整的水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新区现有水资源,统筹区域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资源,建立分质供水系统,保障新区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完善和落实土地利用标准控制,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开发,推广应用节地技术模式,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综合效益。坚持“谁破坏谁治理”,引导社会、企业和个人共同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责任领导:南男
责任单位:规划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局新区分局、市生态环境局新区分局、基建公司
二、锚定治理之要,全面落实污染防治重点任务
(五)严格落实能耗“双控”。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强化源头管控,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约束性管理,引导能耗双控指标要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流动。全面强化重点领域节能,强化新建项目节能审查约束,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管。大力实施节能技术改造行动,用创新技术、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助力能源、化工、冶金等传统优势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责任领导:徐艳国
责任单位:经济发展招商服务局、政务服务局、市生态环境局新区分局
(六)统筹城乡污染综合治理。实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划定蓝线,加强水资源保护区综合整治,严格管理水源保护地,禁止在集中水面保护范围内进行开发建设活动。加快提升城乡污水处理能力,推动中水厂全面运行,推进云谷北污水处理厂建设。建设雨污分流管网系统,加快实施管网修复和延伸,推动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强化工业污染源管控治理,加强工业固废、废水、废气规范化管理,鼓励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严格控制烟花爆竹销售燃放和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加强生活垃圾、医疗废物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无害化处理设施和配套收运系统,实施垃圾分类收集,争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责任领导:南男
责任单位:规划建设局、公共事业服务局(应急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新区分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新区分局、集聚区管委会、基建公司、建管公司
(七)提升防洪防凌综合能力。加强城市防洪能力建设,实施城市防洪工程,实施什拉乌素河、宝贝河等河道新区段的清淤和补水净水工程,疏通淤积水系,消除防洪安全隐患。加强防洪减灾、排水防洪等公共设施建设,增强综合预防能力。增强公众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开展常态化、实战化协同演练。
责任领导:南男
责任单位:规划建设局、公共事业服务局(应急管理局)、基建公司、建管公司
(八)参与区域生态环境共保共治。积极参与黄河流域城市群生态协同保护治理,参与跨区域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区域协作、水污染防治区域联动等机制的制定,参与区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
责任领导:南男
责任单位:公共事业服务局(应急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新区分局
三、坚持节约用水、量力而行,全面落实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重点任务
(九)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严格执行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四项制度”,倡导节水优先,转变用水模式,实现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等水源的综合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加强地下水保护,划定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严格按照饮用水源保护的相关要求开展饮用水源保护。
责任领导:南男
责任单位:规划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新区分局
(十)优化水资源配置。科学合理配置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市政杂用水全面使用再生水,工业企业根据工艺要求最大限度使用再生水,生产、生活全面推进节水改造,确保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产,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用水总量控制、中水回用管理、用水效率控制,禁止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加大再生水厂建设,加快再生水管网敷设,推广再生水利用,再生水回用比例达到100%。
责任领导:南男
责任单位:规划建设局、公共事业服务局(应急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新区分局、基建公司
(十一)加快建成节水型社会。重点加强排水管渠及泵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加强对企业的点源污染排放监督,因地制宜制定海绵城市改造计划,对有条件地区进行下垫面透水化改造,力争实现排水管网100%雨污分流改造。建设多源多网供水体系,创建节水城市,全面推广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加大雨污水资源化利用。构建减排涵养型雨水排放模式,实现雨水径流入渗补充地下水和滞蓄缓排。鼓励各相关领域开展节水型社会、节水型单位等创建活动。
责任领导:南男
责任单位:规划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新区分局、基建公司
(十二)大力推进工业节水减排。严格执行节水型企业准入制,建立健全严格的工业企业水资源利用准入制度,对不符合产业指导目录和国家行业先进用水标准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严禁入驻新区产业园。推进工业企业节水技术改造,引进和推广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淘汰水资源消耗量大、生态效率低、生产工艺陈旧的设备,推进构建集约、节约用水产业体系。推动水污染治理长效化,开展排放总量控制,将总量控制要求落实到重点行业、重点排污企业。
责任领导:徐艳国
责任单位:经济发展招商服务局、公共事业服务局(应急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新区分局
四、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
(十三)加强区域合作,推进改革开放。加强与黄河流域内蒙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区域的分工协作,深化在生态环境保护、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人才共享、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协作,提高生态保护统筹高度。发挥新区先行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强化与呼包鄂乌融合互动,促进新区及呼包鄂乌新旧动能转换。积极承接京津冀地区通信、电子商务、政府及企业数据中心等产业转移。主动对接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承接产业转移、促进技术转化、强化经贸合作。牢牢把握中蒙俄合作重大机遇,依托首府优势,做大做强中国(呼和浩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谋划航空口岸建设,探索建立与满洲里、二连浩特边境口岸城市协同合作机制,多渠道提高进出口贸易水平。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制定完善权力、责任清单和各类负面清单,最大限度精简优化行政审批流程,着力消除各项隐性壁垒,全面提升行政服务效能。
责任领导:徐艳国
责任单位:经济发展招商服务局、政务服务局、产业公司
(十四)打造区域性创新高地。坚持走科技创新与产业双向互动发展的路子,依托现有产业基础,高水平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协同创新基地、创新创业基地“一区两基地”。加强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园、数聚小镇、金融小镇、中国银行总行金融科技中心、内蒙古自治区5G创新中心、北京博奥内蒙古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中科基因技术中心、显鸿科技蒙芯设计研发中心等科创平台提档升级。实施产业链部署创新行动,聚焦数字经济、生命科学、新材料及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鼓励引导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建立技术转移中心、科技创新园和成果转化基地,推动重点领域技术创新平台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集中开展产业重大共性科技攻关,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全面落实“一心多点”人才工作要求,积极创建内蒙古人才改革创新示范园,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建成立足呼和浩特、服务全区的北疆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责任领导:张国富、徐艳国
责任单位:党群工作部、经济发展招商服务局、产业公司
(十五)推进优势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1.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紧抓国家加快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重大机遇,继续推进“计算机存储能力倍增计划”,全力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内蒙古枢纽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数据中心集群,推动中国移动、电信、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增容扩建,东方国信工业互联网北方区域中心全面投用。高水平建设中国“金融云谷”,建设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总行金融科技中心,力争服务器装机能力达到200万台以上。推进超算能力建设及应用,形成以公安部一所可信身份认证平台、北京旷视人工智能超算平台、内蒙古高性能计算公共服务平台、东方超算内蒙古超级大脑四大超算系统为核心的超算体系,提升数据高密度运算能力。拓展数字产业应用渠道,加快推进工业企业“登云”,用创新技术、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技术“赋能”自治区能源、化工、冶金等传统优势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数字驱动的工业转型提质发展新生态。力争通过5至10年的努力,将数字经济产业打造为千亿级产业集群,使“中国云谷·和林格尔”品牌更加响亮。
责任领导:徐艳国
责任单位:经济发展招商服务局、产业公司
2.打造生命科学产业集群。围绕基因检测、人体蛋白产品、民族医药、动物基因血清胶等生命科学产业上下游方向进行重点招商。培育发展高端生物制品产业,大力发展基因检测、动物疫苗、人体蛋白+动物血清、基因工程疫苗及联合疫苗、人用疫苗等为重点的生物技术产业,加快第三方医疗检测体系建设,建设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拓展延伸生物制造业,推动特种食品、医药和饲用添加剂、酶制剂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和制造,发展益生菌产业,开发新型的益生菌菌种、发酵剂和益生菌制剂等产品。加快推动蒙中医药产业发展,建设现代中药(民族药)示范基地和蒙医药生产加工基地,构建以名优中成药、中药饮片、道地药材等产品为支撑的民族药发展体系。推动博晖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北京科拓恒通生物技术综合研发生产基地、内蒙古大学家畜种质创新与繁育基地、大溪生物科技生物制品原辅材料研发生产、中科基因第三方兽医检测实验室、青岛新思路区域细胞制备中心、上海子殷科技医学3D打印平台、奥普赛生物疫苗及医用血清研发生产等重点项目全面投用,构建生命科学全产业链。
责任领导:徐艳国
责任单位:经济发展招商服务局、产业公司
3.打造新材料及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发挥自治区在晶硅材料的既有优势,围绕新材料产业最新方向,面向航空航天、新能源、环保等领域,推动氮化物、高性能碳纤维、陶瓷基、层状金属等复合材料的产业化发展。推动北工大高导热氮化铝项目全面投产、氮化铁和纳米磁性材料加速研发,国龙加壹新材料、蒙矿碳烯轻质高强铝基复合新材料等项目投产达效,加快建设显鸿科技蒙芯设计研发中心,打造自治区前沿材料研发与应用基地。发展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建成同方人环空气源热泵项目,推进热泵机组关键部件及控制系统研究,建设一流的热泵全产业链生产基地。紧盯数据产业核心设备制造,以信息安全产品制造为突破口,瞄准安全可控计算机、智能硬件及配套产品,推动同方服务器制造项目上规模、上水平,推进百信服务器制造项目建设。以打造完善的电子信息制造业生态体系为目标,培育和引进元器件研发、服务器、电脑整机生产加工以及软件应用测试、转化、开发业务,推动全产业链整合发展,打造全国ICT制造北方中心。
责任领导:徐艳国
责任单位:经济发展招商服务局、产业公司
(十六)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智慧物流产业,以盛乐国际机场为依托,适时推进新区空港物流园区建设,加快京东“亚洲一号”内蒙古物流园、韵达内蒙古快递电商总部基地、申通(和林格尔新区)智慧电商物流产业园等物流龙头企业区域总部和数字化、智能化物流仓储基地建设,构建华北地区重要供应链枢纽。推进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电商订单生产中心、新零售大数据平台、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心等,打造“人工智能+”智慧物流基地。突出发展休闲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有序推进养生谷、文旅城功能分区建设,培育一批具有特色的旅游景区、旅游基地、旅游小镇,形成较为成熟的旅游景区支撑体系。积极培育健康产业,以医养结合、智慧养老装备、健康大数据为重点,发展大健康产业,打造西部地区康养诊疗中心。
责任领导:徐艳国
责任单位:经济发展招商服务局、产业公司
(十七)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信息基础建设为重点,加强数据中心、通信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软硬件)和物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大数据应用、分析和数据的传输、交换、共享创造更优条件。增强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功能,推进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设,争取获批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试点。推进高速光纤宽带网络建设,核心区范围实现5G全覆盖,持续推进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建设,率先实现新区范围IPV6覆盖能力。科学合理布局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现有数据中心资源利用率,引导大数据基础设施向绿色集约、布局合理、规模适度、高速互联方向发展。建设智能路灯、智能交通、智慧慢行道路、智能感知、远程调控等数字配套。全面推进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发展,合理布置电动汽车充电桩,优化充电设施布局,推进充电网络互联互通。
责任领导:南男、徐艳国
责任单位:规划建设局、经济发展招商服务局、产业公司、基建公司、建管公司
(十八)打造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积极参与黄河“几”字形综合运输走廊建设,全力支持呼和浩特新机场建设,配合推动已规划的轨道交通等项目开工建设,启动实施呼和浩特新机场外围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城市快速路、新区主干道、新区与主城区连接线、区内骨干路网等工程,尽快形成核心区与呼市城区和各类园区通达快捷的交通网络体系。加强市政设施建设,提升给排水、供电、供气、供热、园林、环卫、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防洪、地下公共设施等建设水平,合理利用城市地上地下空间,全方位提升新区市政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
责任领导:南男
责任单位:规划建设局、公共事业服务局(应急管理局)、市自然资源局新区分局、基建公司、建管公司
(十九)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外部输送通道建设,完善天然气输配管网,确保天然气供应平稳安全。稳步推进加氢站、氢油电综合能源补给站和液氢站建设,初步建成与氢能应用相适应的供氢网络。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风电、生物质发电应用,建设完善覆盖工业聚集区的供热管网,优先建设地热、再生水余热、发电余热、天然气等多能互补、网格化布局的能源站,实现分散式清洁供热(冷)。完善区域电网主网架及配电网,加快推进智能变电站建设,构建适应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并满足分布式能源“即插即用”的智能化电网。
责任领导:南男
责任单位:规划建设局、公共事业服务局(应急管理局)、新区供电分局、基建公司
(二十)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以城乡社区居民点为基本服务单元,努力提高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和服务质量。推动城市建成区及片区边缘村庄实现小学服务100%覆盖率,城市边缘区中小学通过开行校车、提供寄宿条件等方式,兼顾少数位于生态控制区的村庄。统筹社区医疗、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医院、呼市四中分校、呼和浩特剑桥中学新校区、内蒙古警察学院、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新校区、中等职业教育园区、实验中学等建设,吸引更多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向新区聚集。
责任领导:南男
责任单位:公共事业服务局(应急管理局)、集聚区管委会
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