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聚焦聚力完成好总书记交给的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加快构建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以下简称“新区”)人才发展新格局,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为将和林格尔人才科创中心打造成为最具吸引力、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的人才改革试验区、人才友好型新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和高端人才聚集区。
一、提高政治站位,增强促进人才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
1.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政策导向。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对人才工作的新要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在新区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打造自治区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技能人才队伍,为自治区“闯新路、进中游”、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首府贡献新区人才力量。
2.筑牢人才维护民族团结思想根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全过程。把维护民族团结作为申报职称、人才项目申报、人才评选、政治荣誉评选、社会荣誉评选等重点工作的重要衡量标准,不断引领新区范围内工作人员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提高处理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本领。
3.打造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生态。紧紧围绕“自治区人才改革试验园区”“和林格尔人才科创中心”总体目标,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着力构建自治区“一心四园多点”人才工作格局,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和“人才强心”工程,制定、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着力为人才成长和人才发展搭建平台。大力营造关心人才、尊重人才、解决人才后顾之忧、保障人才全面发展的良好生态,让人才在新区创业有机遇、发展有平台、事业有成就、生活有保障,将人才优先发展作为引领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优势和发展优势。
二、 创新人才政策,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4.做好人才政策的顶层设计。以建设“高端人才聚集创新高地”为战略目标,提高人才工作的决策定位,统筹新区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链布局,围绕自治区、呼市和新区产业布局,建立人才需求发布机制,制定人才招引政策、人才培育计划和专项人才工程,加大力度引才、育才、聚才,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充满活力,且与自治区、呼市和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人才资源。
5.丰富人才招引方式。以构建“高级别顶尖人才队伍+高水平企业家队伍+高层次领军人才队伍+高质量创新创业队伍+高起点技能人才队伍”的人才集聚中心为导向,建立科学的高水平人才分类机制,加大人才招引、培育、激励、保障等政策的支持力度,建立新区云谷人才卡服务机制和政策体系为各类人才高质量发展打造宜业宜居的优良环境。
6.加强人才培养培育工作。创新人才培养政策,大力支持高层次领军人才、行业领军人才、创新型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大力培养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实施“人才强企”行动,发挥企业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主体作用,支持企业大力培养后备人才;创新人才培养环境,定期举行人才活动,支持企业家赴先进地区研修交流,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发挥头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资源优势,引进培育海外人才;深化实施新区人才支持计划,对掌握高新技术、具有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人才优先推荐、重点支持。
7.创新人才评价方式。建立政府评定、专家举荐、自主评审、定向配额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机制。推行基于同行评议和贡献评定的高层次人才评价机制,经院士或权威专家推荐的优秀人才,可视情况提高人才层级。完善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8.探索多元化激励机制改革。坚持以人才所在领域地位、取得的代表性成果、创造的市场价值和享受的薪酬待遇为标准,对新区引进的各类高层次人才,给予相应支持。适度放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的地域限制,异地受理职称申报评审事宜。
三、搭建科创平台,强化平台引才聚才效应
9.加强数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创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完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功能布局、工作制度、运行机制,建立与自治区、呼市和新区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相适应的人力资源服务发展政策体系,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与主导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及上下游企业入驻园区,推动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能级不断提升,聚焦新区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业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完善公共就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为人才及企业提供高效的互联网信息交互服务,减少供需对接成本,实现双边和多边价值。
10.发挥创新平台引才聚才作用。围绕做强做大产业集群,推动新区人才科创中心与研究平台、公共实验室、高校和科研院所等高端创新载体合作,增强对人才和团队的吸引力与承载力,积极搭建产业人才发展平台。探索“产学研商金”融合发展模式,统筹用好各类产业创新平台,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和人才技术交流活动,加快聚集一批国家级或国际化的研发机构,引进一批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对科研院所整体搬迁或来新区建立分支机构,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并转化为产业项目、引领新兴产业发展的,经认定后给予大力支持。
11.深化区校人才合作。建立新区与高校双方协同发展的区校合作新机制,有步骤、有重点地推动新区与更多重点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建立广泛的科研合作、技术交流、学术研讨、人才流动合作网络;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育和支持发展工程,发挥高校和职教园区资源聚集优势,围绕自治区、呼市及新区主导产业与合作院校开展定制化班,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和就业密切衔接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工作,鼓励新区企业与高校共建研究生、本科生社会实践基地,支持合作开展研究生教学实践活动以及各类高端人才非学历教育培训项目,吸引更多高校优秀毕业生到新区创业发展。
12.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充分发挥政府在加快构建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中的统筹作用,围绕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特别是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构建,谋划产教融合的新思路、新理念、新模式;重视技能人才培养,实施技能新区建设行动,围绕新区重大产业技能需求,建立紧缺职业工种发布机制;以提升从业人员核心职业技能为导向,以数字技能培养为工作重点,加大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产教融合,打造技能生态示范新区,促进技能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
13.推进跨区域人才深度合作。积极融入区域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加强新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群等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高新区、经开区、国家级新区的联系,建立广泛的科研合作、技术交流、学术研讨、人才流动合作网络,主动推进与先进地区共建共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平台,统筹推进产业对接、协同创新和人才引进工作,实现人才工作与区域协同发展的深度融合。发挥毗邻多省区的区位优势,把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作为人才引进的重要方式,支持企业采取飞地引才、项目合作、技术指导、短期聘用等多种方式引进人才。
14.打造全天候高层次人才交流平台。采取线上为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招才引智活动。依托第三方人才服务机构或平台,开展全天候、常态化、全周期的线上招聘人才活动和人才招聘会。举办高层次人才交流洽谈会,打造新区人才品牌。深入开展进百校入百企活动,进高校宣讲人才政策,进企业提供人才服务,扩大新区人才政策知晓度和影响力。支持国内外知名学术机构、学术组织在新区发起和组织学术论坛,与新区共建人才发展研究院,指导成立人才发展促进会、人才学院、人才交流协会、人力资源服务协会,合作开展人才发展科研活动、高峰论坛、学术报告会、决策咨询、人才交流活动等。
四、强化服务保障,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
15.加强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金融支持。围绕新区人才创业融资需求,用好各级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和资金,大力支持新区人才创业企业、种子期科技企业和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结合“云谷人才卡”引导和鼓励银行机构研发设立各类“新区人才贷”产品,对获得认定的人才及企业提供利率低、期限活的信贷资金支持,助力人才及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大力引进并支持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等机构。鼓励小额贷款公司探索研发适合人才企业资产特征的小额信贷产品和针对新区创业科技人才的小额信贷产品,对人才及企业提供利率低、期限活的小额贷款支持。
16.构建人才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专家公寓、人才公寓、人才保障性租赁住房等,提升建设品质,为新区高层次人才打造文化多元、宜居宜业、服务完善的人才社区和居住环境,为人才提供职住平衡的生活配套服务。为各类人才提供租房补贴、保障性租赁住房补贴、购房补贴。
政策解读: